现在已是4月,也就是说,距离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结束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此次对普查对象开展正式经济普查,企业单位未做普查的最高可罚20万❗️
但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究竟查什么?怎么查?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很多企业还是不知道,今天腾博君就为大家科普什么是全国经济普查。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今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目前已进入单位清查阶段,将以2018年12月31日为普查时点开始正式入户登记。
为什么要进行经济普查?
距上次经济普查后已历经5年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事物比较多,比如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在提高,再比如互联网经济发展非常快,因此普查要对这几年发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摸底”,将收集千万家企业的“小账本”汇聚成国家经济发展大数据,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撑。
做好经济普查,获取真实完整的第一手经济发展资料,是全面摸清经济“家底”、准确研判发展大势、精准定性科学施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普查范围
除第一产业以外的所有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普查范围具体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一产业为农业,农业普查属于专项普查,因此经济普查不包括第一产业。不过,为了保证统计单位的不重不漏,此次普查对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内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进行全面清查。
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次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能源消费、研发活动、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等。
怎么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根据调查对象不同,使用多种调查方式,对于一套表单位由普查机构组织普查对象在联网直报平台上填报普查表;非一套表单位由普查员使用PAD进行入户调查等方式,现场采集普查表数据。
经济普查中,普查员需两次登门收集数据。
一是2018年9-11月,实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普查对象需要填写基本资料,包括单位名称、地址、主营业务活动等;随后普查员会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准确确定普查对象,规范界定各类普查报表实施范围。
二是2019年1-4月,开展普查登记。普查员将根据普查底册资料,再次上门普查,针对单位不同的类型填报普查表。此次普查登记将登记单位各项经济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税金、从业人员人数等等。
如何配合普查工作?
为了更好地配合普查员工作,普查对象可以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如第一次上门时准备好相关经营证件;第二次上门时先准备好统计台账、财务报表等资料,这样可以更加高效完成登记。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普查告知书
尊敬的经济普查单位负责人:
您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工作即将开始。经济普查是对全国家底的一次“全面体检”。你单位所提供的真实准确的普查资料,是国家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依据。
为提高普查员入户登记的工作效率,现将相关内容告知如下:
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登记工作于2019年1-4月开展。届时将有佩戴普查员证或普查指导员证的普查人员进入你单位进行登记。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经济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经济普查对象应当如实、按时填报经济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经济普查数据。经济普查对象应当按照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的要求,及时提供与经济普查有关的资料。请你单位准备好相关经营证件和与经济普查有关的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等原始资料,积极配合普查员准确采集相关信息。需要准备的相关报表主要包括:2018年末资产负债表;2018年度利润表;2018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
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普查机构及普查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调查单位信息将严格保密,相关信息仅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相关部门和单位实施处罚的依据。如有违反,请你单位向地方普查机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举报。
四、对拒绝或者妨碍接受普查人员依法进行调查的,或提供虚假或者不完整地经济普查资料的,将依据《企业统计信用管理办法(试行)》认定为统计信用异常企业。同时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抽查的重点对象,可能对企业征信,纳税信用等级造成不良影响。